脾胃虚寒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 +脾胃虚寒饮食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须加倍呵护自己+怎...
脾胃虚寒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像一般感冒那样吃药就能彻底痊愈,需要认真调理,方能治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该怎么办!
![]()
一、脾胃虚寒介绍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易导致胃病。常见症状有腹胀、脘腹痛、口淡不渴、四肢冰凉、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怕冷、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苔白润等,虽无大的症状,但也影响患者日常感受与工作,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
二、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好吃生冷、劳累过度或久病忧思而伤脾等所致。症状表现为:天气变冷或受凉和食用生冷食物时感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热敷可减轻症状。隐隐胃痛,持续不断,冷时伴有疼痛,热敷或按摩可缓解,空腹时疼痛,补充食物可缓解,但劳累、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还会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脉虚弱的症状。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表现,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临床表现为腹胀无胃口,腹满时减,腹痛时热敷和按摩可减轻疼痛,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冰冷,或肢体乏力,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有坠感,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腹胀纳少,乃脾阳不足,运化失健;腹痛喜温喜按,是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阴寒之气内盛,故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更甚者完谷不化,小便不利。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疗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三、易患脾胃虚寒人群
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因此,一般是年轻上班族和一些饮食生活不健康及身心劳累的人群易患此病。
![]()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 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易导致胃病。
一、脾胃虚寒吃什么药
脾胃虚寒,需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恢复脾胃健康。可参考方药: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虽同为脾胃虚寒症,但表现不一且程度不同,适用方药也有所侧重,故需听从医师嘱咐,方能事半功倍。
二、脾胃虚寒的相关食疗
脾胃虚寒者都因饮食不当、压力过大、疲劳等原因而致,除了服用药方外,更重要是从生活方面改善,适当的食疗,使人体恢复更好。宜食用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脾胃虚寒者可参考以下食疗:
1、生姜粥
鲜生姜10克,糯米100克,白糖10克。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洗净的糯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稠,调入白糖即成。早晚分食。有温中散寒、暖胃止吐的功效。
2、红枣籼米粥
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还有茴香狗肉汤、茴香菜包子、干姜蜂蜜糯米饮、姜汁牛乳饮、肚丝汤等,均能起到温中健脾、驱寒健胃的效用。
此外,寒性胃痛者还应忌食鸭蛋、蛤蜊、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薄荷、蕹菜、蕺菜、地耳、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花、菊花、豆腐、马兰头、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脾胃虚寒疼痛加剧。特别是夏天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莫贪一时的凉,盲目加冰,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
三、运动
适当运动能使人精气神提起来,促进血液循环,强壮脾胃等内脏功能,一般宜慢跑等运动强度不大的运动。
脾胃虚寒饮食的禁忌
有的人吃完冷饮马上胃痛,无福消受这一美味;有时连吃点香蕉、橘子、西瓜、水梨…都不行。只要一受点风寒,别人是咳嗽、流鼻水,他却腹痛、拉肚子,一切苦果先由肠胃来承担。要是生病吃了西药,那不争气的胃马上抗议,就因为西药太“寒”了。这些可是许多人共通的苦恼,他们也都知道,自己有“胃寒”的毛病。
一般而言,得到感冒以后的演变,虽然与病毒的特性有关,但会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脏腑脆弱点不一,金光死角就有所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因感冒形成肺炎,有的引发哮喘,有的导致鼻炎,有的演变成肾脏炎,有的则一感冒就腹痛、腹泻。中医所谓的“寒邪犯胃”是因饮食不节,贪食生冷或直接受寒邪(病毒也包括在内)而致,使得胃脘疼痛,得温痛减,痛时常兼恶寒,或呕吐白沫,口不渴或喜热饮;此时可用良附丸加味来温胃散寒。良附丸中良姜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高良姜素,能刺激胃壁神经,使消化机能亢进,并有抗菌作用;香附亦有镇痛作用,所以二药配合是治疗胃寒痛的良方。
至于“脾胃虚寒”则非外来寒邪引发,而是本身由内而生的虚寒所致,常见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会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欲减退,泛吐清水,喜按喜暖,饥饿或遇冷时疼痛加重,四肢冰冷,大便拉稀;
可用黄耆建中汤加减来温养脾胃。脾胃虚寒者,病程多较长,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寒邪犯胃者发病急骤,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当然,脾胃虚寒者会特别容易引来寒邪犯胃,要是内寒与外寒交相逼迫,症状就更严重了。
总之,胃寒当然要“暖胃”。清朝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记载:“因客寒犯膈而猝痛者,呕逆不食,当温中散寒。…积寒致痛,绵绵不绝,无增无减,当辛温通畅。”治疗脾胃病的温中散寒药,常选用干姜、川椒、丁香、吴茱萸、良姜、肉桂、附子等,这类药有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充热量,改善人体能量不足的状况。
然而,胃寒的人,也要小心变成“冷热不和”,元朝朱丹溪《丹溪心法》说:“若明知身受寒气,…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得之稍久则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临床上出现口苦、嗳气、呕吐酸水苦水,表示有可能变化成为寒热夹杂的证候。
胃寒患者,对于生冷瓜果、冰凉饮料、啤酒等最好敬而远之,平时更需注意腹部的保暖,多听老人家的劝告,穿著不要只顾流行,小心肚脐吹到风,因为肚子受到冷的刺激,会激发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导致胃肠蠕动变快而拉肚子。
由于胃寒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如明朝虞抟《医学正传》所说:“胃…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炸,复餐寒冷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水深…故胃脘疼痛。”唯有懂得未雨绸缪,自己的肠胃才不会老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脾胃虚寒者,须加倍呵护自己
脾胃虚寒的患者多是不懂得善待自己的脾胃造成的,如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喜食寒凉等,致使脾胃愈发虚弱,进而出现胃痛 、腹痛、腹胀、四肢发冷等症状。
如果胃气充足,人不仅能正常地受纳足够的水谷,而且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更加正常,人体的脏腑也因而各司其职;清升、浊降,气血充沛,经络、筋肉和皮毛得到荣养,四肢才会有力,筋骨才会灵活,皮毛才会润泽,人才会祛百病而长生。人一旦生病,就会伤及脾胃,致使胃气虚弱,食量减少,膊胃的运化功能降低。因此,病中或病后调养,都须以扶胃气为根本。这就是为什么医家治病效果的好坏。均看施治后食量的变化情况。如果开始进食,或食量增加,就说明离病愈不远了。这即是所谓的“胃气生。则万病消”。善于调理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或病后很快痊 。 治疗脾胃虚寒,以温中散寒,通络止疼为主要原则,患者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丸、黄芪建中汤等。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要让腹部受凉;加强锻炼,但要选择较温和的锻炼方式,不可剧烈运动,因大量出汗会耗伤津气,加重脾胃虚寒程度。也不提倡游泳,因为泳池的水温比体温低,会使脾胃感到不适。 简便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为患者减轻痛楚 【艾灸】:在家里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相中,置于肚脐,正好可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肚脐上5横指)中脘穴(肚脐上4横指)下脘(肚脐上2横指)全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还可以灸强健身体的万能穴-----足三里![]()
【干姜大枣茶】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3片干姜、7个大枣,煮十分钟,代茶饮用。既简单又方便哦
怎么调理脾胃虚寒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